咨询热线:021-59552783

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及防治

     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、高度接触性传染病。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、性腺、虹膜、各种脏器、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,肿大,形成肿瘤。

      1.流行特点 鸡最易感,年龄越小越易感,通常多出现在2~5月龄的鸡群;雌鸡比雄鸡易感。不同品种的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及感染后发病率有一定差异,一般认为肉鸡易感性大于蛋鸡,来航鸡易感性大于本地鸡。一些应激因素、饲养管理不良、维生素A缺乏、鸡球虫的存在等均可增加发病。此外,鸡贫血因子已引起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,因其可造成鸡的严重免疫抑制。

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,鸡群不论直接或间接接触都能传播病毒。病毒可通过空气、病鸡的分泌物、排泄物传播,皮肤的羽囊上皮是含病毒最多的部位,病鸡身上脱落下来的羽毛屑含有很多病毒,一旦被鸡吸入或吃入都能感染发病。此外吸血昆虫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。

      2.症状及病变 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部位,可分为神经型、内脏型、眼型和皮肤型四类。有时可以混合发生。

神经型:是最常见的一型,主要发生在3~4月龄的鸡。因受损的神经不同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。当坐骨神经受损时,病鸡一条腿或双腿发生麻痹,表现为一肢向前一肢向后的特征性劈叉姿势,也可表现为卧地不起;此外还有厌食、失水、贫血、昏迷和体重减轻等症状。当臂神经受害时,病鸡一侧或两侧翅膀下垂。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,引起扭头、仰头现象。颈部迷走神经受损时,嗉囊麻痹、扩张,失声,呼吸困难。腹部神经受损时,常表现腹泻。剖析可见受损的神经失去光泽,颜色变暗或淡黄,横纹消失,局部肿胀增粗,大于正常的2~3倍,对称的神经通常是一侧受损,易与正常的神经比较。

      内脏型:多发于幼鸡,主要表现精神萎顿、渐进性消瘦,最终衰竭死亡。也有的不表现症状,突然死亡。发病率高,死亡率可达60%以上。剖检可见脏器上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,外观呈灰白色或黄白色,质硬,切面平整呈油脂状。有的突出于脏器表面,有的浸润于脏器内,使脏器异常增大。本病多使法氏囊萎缩,这是与鸡淋巴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。

      眼型:单眼或双眼发病,虹膜色素消失,呈灰色,俗称“灰眼病”或“鸡白眼”;瞳孔边缘不齐,呈锯齿状,瞳孔逐渐缩小,视力减退或消失。皮肤型:一般无临床症状,肿瘤多发生于翅膀、颈、背、大腿等处皮肤,使毛囊形成小结节或瘤状物,病程长。

      3.诊断根据流行特点,临床症状和病变不难作出诊断。若有必要,可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及血清学试验。

      4.【治疗】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
      5.预防

      (1)搞好卫生与管理 在鸡场内实行全进全出制度。幼鸡对本病易感性极高,即使免疫接种质量很好,如果在出壳的前4周内接触到本病的强毒,可能仍有发病的。因此1~90日龄育雏阶段应隔离进行。搞好鸡舍的环境消毒工作,定期进行驱虫,特别要注意预防球虫病。不从有马立克氏病的鸡场进鸡、进种蛋,购买的种蛋要进行消毒,种鸡要隔离饲养,一旦发现本病全部淘汰。

      (2)预防接种 所有鸡均在出壳后尽早接种疫苗,免疫接种与接触强毒的时间间隔越长,免疫效果越好。近年来国外有人对18~19日龄的鸡胚进行免疫接种,使鸡一出壳就具有对本病的抵抗力,效果令人满意。

 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5-07-22 16:32:04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